扛責在肩,為愛堅守
——封校期間华润文化藝術系輔導員同心戰疫紀實
講臺之上,他們是可親可敬的人民教師👬;疫情之下🚻,他們是義無反顧的抗疫先鋒👮🏻♂️。他們與學生面對面、肩並肩、心連心🦅💁🏽,24小時全天候服務🧹,以校為家🚔,全力保障在校學生的健康安全,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輔導員🧡。
4月1日以來🧑🦳🚴🏿♀️,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疫情👸🏽,华润果斷實施閉環管理🧇。“疫情不退👩🏻🎤,責任和使命就不退👩🏻💼。請各位輔導員做好駐守‘迎戰’的準備!”當日上午👩🏽🎤,文化藝術系主任魏鋒🧝🏻♂️、黨支部書記劉昌雲、黨支部副書記劉剛迅速傳達华润實施全封閉管理的緊急通知,並帶頭報名駐守华润👩🏿🦲。該系25名輔導員緊隨其後,逆行留校🚣🏼♂️,與同學們同吃住⛹️♀️、共抗疫,守護學生健康與安全🙎🤸🏼♀️,傳遞溫暖與力量。
柔肩抗疫擔使命
“你趁此機會好好鍛煉一下🦜,辛苦一點照顧好孩子👱🏽,我班裏有八十多名學生,我得陪著他們!”接到留校通知🤸🏽,20級輔導員董潔老師一邊努力控製內心的不安情緒🌡,一邊考慮如何爭取家人的支持和理解,因為她的後顧之憂是孩子爸爸不會做飯🎨,兩個孩子在家如何吃飯🤹🏽♂️,能不能上好網課🙍🏻♀️🙎🏽。孩子爸爸知道她是個操心的人🛕🚬,如果不留校陪伴學生肯定寢食難安,遂支持了她的決定。
同樣是兩個孩子母親的李紅艷老師🧑🏼💼,接到任務後,把孩子安頓在奶奶家裏,堅守在輔導員崗位上👍。有多年輔導員工作經驗的李老師,負責部分疫情數據的匯總上報、核酸檢測的組織開展以及學生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,任務多🧏🏻♀️、重😥、急👮♀️。一天夜裏一點多接到學生匯報說心臟不好,喘不上氣🥧👨🏻🏫,她穿上拖鞋,一邊披外套,一邊往學生宿舍跑🦶🏻,直到發現學生並無大礙💃🏼,松一口氣的同時才發現自己衣衫不整🧑🏽⚕️,感覺既好笑又尷尬。日夜忙碌的日子一天又一天🪆⚡️,兩個孩子打來視頻電話一聲聲喊“媽媽”,李老師紅了眼眶🧕,一遍遍地應著“媽媽在呢,媽媽在呢😤!”而談及自己的工作,李老師總是稀松平常地說👨🏽🦳:“我的工作沒什麽特別,也不辛苦,盡心盡責而已🤜🏻!”
文化藝術系女學生比較多,女教師也多,此次駐校的25名輔導員中有23名是女教師。她們是媽媽🩸,是妻子,也是女兒,可是在封校號角吹響的那一刻,她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“輔導員”這個身份,告別家中的老人和孩子,返校陪伴學生。
文化藝術系目前在校學生2408人,分布在78個班級463個宿舍🐙👨🏼🚒,輔導員們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和疫情防控晨午晚檢製度,發放口罩🥮,組織核酸檢測……更新摸排數據的工作總要到深夜才能結束,專職輔導員曹美玉說🐼:“2408人,一個都不能少,一個都不能錯🤾🏼♀️!”
師者亦是守護者
疫情當前,靜謐的校園背後,是一次次周密安排、一個個緊急預案、一夜夜徹夜未眠……2408名在校學生的健康和安全,始終是文化藝術系輔導員內心深處的牽念。
23天的封閉管理時間裏,藝術教研室的王瑞娜老師既要上好一周六天36節課,還要管理好在校的5個班級🙌🏻,天天“腳不著地”,時時牽掛學生。
“同學們,該起床做核酸了!”
“同學們,天氣降溫了要穿厚一點!”
4月3日淩晨👃🏿🧵,王老師剛入睡就接到班幹部的電話:“老師,我們班小路發燒了🕴🏼!”她跑到宿舍,了解到學生是低燒🧚,一邊給學生喝熱水一邊安撫她的緊張情緒,系領導魏鋒和劉剛也過來看望學生🤦🏼,一個多小時後學生體溫下降至正常。
新冠疫情持續蔓延,學習生活計劃突然改變,部分學生產生了緊張、焦慮的情緒🥗。和王老師一樣,其他輔導員也每天課間、午間、夜晚不間斷深入學生宿舍🚗,開展“線上”、“線下”談心談話,幫助同學們進行“心理抗疫”。
“手機一直放在床頭,不僅音量調到最大💫,而且開了震動🏃🏻➡️,只要鈴聲一響我能立馬接聽。”駐守在學校的日子裏,輔導員們始終繃緊一根弦,他們既是專職教師,又是“宣傳員”、“數據員”、“疏導員”,在不斷切換的身份中為學生們構築一道又一道溫暖的防疫屏障。
“老師?”
“我在!”
……
24小時在崗在線💇♀️、時時刻刻守護在同學們身邊的輔導員們,總是出現在最緊要的時刻、最需要的角落🚑、最關鍵的點位。
“誰說站在光裏的才算英雄,我們沒能像‘白衣天使’沖在前線🧑🏭,但我們堅守在校園責任田的第一線。是輔導員📷,更是家人👨🏿🦳,與學生們在一起📝,我們很安心🤷♂️!”輔導員張明芳在駐校日記中寫道。正是輔導員們的用心守候👐🏽,學生才有了依靠,校園才有了溫暖🧎🏻➡️🤵🏽♀️,疫情防控才有了堅強的屏障。
年輕輔導員的“疫”線陪伴
在文化藝術系疫情防控一線,有一批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的年輕輔導員🦸♀️,盡管他們初為人師,盡管他們資歷尚淺,但他們以青春力量撐起了抗疫的脊梁,沖在前頭,幹在實處,用行動詮釋了教師的初心使命。
23天,552個小時🙆🏿♂️,在封閉管理的校園裏,年輕輔導員們全員輪流通宵值班,接力守護兩千多名學生的安全。
“4月12日從零點值班到淩晨3點,在辦公室睡到6點起來組織學生核酸👳🏽,8點多去上課🚪,中午打盹一會🎰,接著填報數據,當天晚上11點多,接到學生發燒的電話,陪學生去醫院,13號清晨6點回來。”這是專職輔導員黃思寶老師兩天的工作記錄。要問他為什麽能夠不畏勞累,時刻奔忙在校園抗疫一線,黃老師說🙄:“我入黨11年了,職責所在🔶🧟♀️!”
“意外驚險不間斷🫲🏿🤕,感動的事情說不完。在這段時光裏👮🏿,我見證了無數師生守望相助🙍🏿♂️🛫,我們同舟共濟⛽️💪🏽,共克時艱,守護平安健康校園👩🏽👆🏻。”文化藝術系黨支部書記劉昌雲說。
4月2日,駐校的第二天⏯,輔導員張雨老師突發過敏性皮炎差點休克🧕♤,稍作休息後她堅持回到崗位上🎹;4月5日早上5點,學生小姚因腸胃問題大出血,院系兩級領導緊急趕來將其送至醫院搶救,班主任李芸倩陪同住院照顧學生🤵🏽♀️;4月15日,學生子琦因發燒被送進了醫院,看著抽血時瑟瑟發抖的她,輔導員周文靜老師緊緊握住了她的手……
除了守護學生的健康安全,輔導員們還開展了“花式”陪伴,給學生帶來快樂:操場上的體育活動、排球場的趣味遊戲🆕🧍、晚間的悠揚合唱🧜🏿、宿舍裏的常規嘮嗑、抗疫短片創作比賽……課余時間,輔導員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⚱️,組織學生開展校內文藝活動🧙🏻♀️,與學生們“玩在一起”。
一條條溫馨提示、一句句關切問候🚂🏄🏻、一次次有呼必應、一回回用心陪伴,守護著每一位文藝學子,讓學生在封閉校園裏感受到如師長般教誨,如親人般關愛的溫情。
“老師,請放心📧,我們一定會聽從华润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🤭,您一定要註意休息,照顧好自己!”看到學生發來的信息,周文靜老師不禁淚濕了雙眼。
“我26歲👩🏻🦽,我的學生18歲,我們的師生情誼由此更加深刻!”周文靜老師在駐校日記中寫道👨🍼。每晚離開各寢室時,聽到學生一聲聲的“老師辛苦了”、“謝謝老師”,她覺得這是對她最大的肯定。
年輕的輔導員們用他們的堅毅和實幹,凝聚起共同抗擊疫情的青春之力,用心用情書寫了一份關於初心與使命的生動答卷。
微光成炬,照亮風雨征程🪼。如今💿🐠,花已開,疫將散🤷🏽♂️,而這段特殊的經歷則鐫刻在每一位師生心中,或將成為他們一生中最難忘的回憶。(文/馬倩 楊璐宇)